王居易经络医学

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中医各科一样,都遵循阴阳、五行、脏腑、气血、营卫、经络、八纲等中医基础理论体系。针灸学包括经络学(含经络循行、经络病候)、腧穴学(含全身腧穴的部位、功能、主治)、刺灸学(含配穴法、常见病的辨证取穴等)和临床治疗学。其中,针灸治疗学大都借助中医内科的辨证理论,与针灸临床明显脱节,造成了针灸治疗学理论的苍白、滞后。

针灸学有没有自己的治疗学理论和辨证特点呢?从《内经》《难经》《针灸甲乙经》等针灸文献中可以找到明确的回答。针灸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在人体的体表腧穴上进行治疗,更多地依赖于经络——腧穴的沟通表里、行血气、营阴阳、润筋骨、利关节、调虚实的作用,所以针灸学更突出经络理论的依附。

根据经典文献记载,我把针灸治疗学理论总结为诊察经络(简称“察经”)、选择治疗经络(简称“辨经”和“选经”)、配伍针灸腧穴(简称“配穴”),做为针灸治疗学总论的核心内容。至于具体病症的治疗,应归属于针灸治疗学各论部分讨论。后者还必须结合临床病候进行分析、辨别。因此,经络是针灸治疗学的理论基础,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。

经络是古代中国智者观察研究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,是在认识人体生理、病理、治疗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总结,是对人类医学的独特贡献。《灵枢•经脉篇》中“经脉者,所以能决死生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。” 其中十三个字最精辟地概括了经络的功能,直到今天,仍然是中医师、特别是针灸医师的理论根基。